最近早晨給患者采血時,有些患者就問了:"護士,你們這不是有留置針嗎?怎么不能直接從留置這里采血,非得給我扎一針?"
雖然《靜脈采血技術操作規范》有寫明:嚴禁在輸液、輸血、穿刺點上方、皮管內采集血標本,應在對側肢體采血。對于急癥患者和老年患者,血液化驗項目增多,抽取的血液標本越來越多,反復穿刺,會損傷血管及周圍組織,增加患者痛苦和感染的機會,穿刺失敗和壓迫不當導致血腫發生,造成再次穿刺困難;血管條件不佳者采血相當困難,采血時間不準確,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。目前留置針已經廣發用于臨床,能否利用留置針采血、采集的血液標本是否滿足實驗室要求,是否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,成為我們臨床工作中有異議的點。
1. 是否可以用靜脈留置針采血?
答案是肯定的。
要求:嚴格執行無菌操作,防止污染,同時在抽取去液時,針尖不能刺入肝素帽太深,以斜面剛刺入肝素帽為宜,以免針尖后側的肝素鹽水不被抽凈。
2. 采集的血液標本是否滿足實驗室要求?
血液標本采集的要求如下:
1)遵照醫囑:護士要求核對,確認無誤方可執行。
2)充分準備:護士明確標本采集的相關事宜,同時應做好自身準備。
病人準備:告知病人留取標本的目的,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。按要求做采集標本前的準備。
3)嚴格查對:采集前認真查對醫囑,核對檢驗申請,標簽或條形碼,確認無誤方可執行。
4)正確采集:采集血液標本末梢采血時,務必清潔消毒,待干后穿刺,采血中不可用力擠壓,以免組織液混入血液,使血液易于凝固和稀釋。
5)及時送檢:血清標本應避免溶血,如須隔日檢驗,應冰箱冷藏。
6)采血針頭不能過細,過細會使血鉀升高。
3. 采集的血液標本是否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?
1)留置針采集血液標本對溶血率的影響
與標本溶血有關的兩個重要因素分別是:負壓過大和采血針過細。
一次性采血針管徑更細,紅細胞更易受到擠壓,而導致標本溶血。
當使用留置針采血時,需用一次性采血針連接肝素帽與真空采血管之間,或從注射器從肝素帽直接抽血注入采血管內。前者仍受一次性采血針管徑影響,延長了紅細胞需要通過的管路長度,增加了在不同針頭間轉換次數,更易造成標本溶血。后者用注射器需要手動抽吸才能形成負壓,操作不便且形成的負壓不穩定易造成溶血。
2)留置針采血對檢驗結果的影響
輸入液體或封管液對檢驗結果有兩個方面的影響:一是液體對血液的稀釋作用;二是液體成分對同種成分檢驗結果的影響。
這兩個影響在我們操作時都可以消除:封管中的留置針棄2ml的血液后再采集;輸液中的留置針暫停輸液2-3min,使輸入液體進入血液循環再棄去一定量血液后采集。
正常人血液在體內循環1周所需時間稱循環時,健康成人9-16s。理論而言,暫停輸液時間大于1個循環,就能使輸入液體充分進入血液循環。
但研究表示。即使阻斷1min,經過了幾個循環,仍有部分檢驗結果存在影響,而阻斷3min或5min,約10多個循環,結果無差異,并不似阻斷時間越長越好,正常人的凝血時間為4-12min。綜上,研究得出結論,中斷輸液2-3min采血可消除影響。
暫停輸液一段時間,并不能完全消除液體對檢驗結果的影響,因為留置針管腔內會殘留部分輸入液體或封管液,確認棄去血液量的方法:取留置針針管死腔(0.2ml)加上延長管死腔(0.6ml)的容積的兩倍(1.6ml)。再取整數為2ml,故棄去的血液量不低于2ml。
綜上所述:通過外周靜脈留置針采血不會增加血液標本的溶血率;在采取了合適的方法后,推薦暫停輸液2-3min,并棄去2-5ml的血液,可以通過外周靜脈留置針采集到滿足實驗室標本要求的血常規、生化常規等常見檢驗項目的血液標本。
版權申明
以上內容如未注明出處,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,將在24小時內處理